從全球視野出發推動中國式現代化發展
- 發布時間:2024-02-07 13:44:13
- 來源:中宏網
中宏網北京2月1日電 2月1日,聚焦“中國經濟,世界經濟增長的最大引擎——中宏觀察家新春寄語:2024中國與世界攜手新未來”主題,中宏論壇第四十六場在線研討會召開。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首席研究員張燕生應邀出席論壇并作了主題發言。
以下是張燕生發言:
中國式現代化面對新國際環境。中國式現代化的第一個內涵就是人口規模巨大的現代化,這是從人口自然屬性定義的大國。經濟大國則是從話語權、定價權、規則制定權定義的。作為負責任大國,要從全球視野出發,而不是自身發展出發,擔當為全球提供公共產品的大國責任。如1997年亞危中國做出人民幣不貶值的承諾,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中美在G20全球治理平臺上發揮領頭羊的作用,把世界經濟從金融危機的泥潭里拉出來。
2009年,中國GDP占世界的比重為8.5%,而中國拉動世界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高達50%,2010至2023年中國年均拉動世界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高達30%.但中國付出的代價是宏觀杠桿率翻番,從2008年底的142%上升到2023年接近290%。
當前,我們面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的沖擊,其包括三層含義:一是中美戰略競爭尚處于初始階段。美國擔心霸權轉移到中國,即使美國相信中國永不稱霸,但美國仍擔心失去霸權。未來如何增強中國應對復雜國際環境的綜合能力,是一個需要解決的大問題。二是當前中美技術能力競爭正處于第四次工業革命的博弈階段。美國擔心數字技術革命中國占先,采取了類似戰爭行為來阻遏中國數字技術的發展。未來如何從中國優勢出發,不和美國比它最強的,而是比中國最強的,進而縮小差距贏得數字技術革命機遇,是一個大的挑戰和機遇。三是中美博弈發生在東西方兩個大國之間。美國采取軟硬兼施的手段,試圖迫使更多國家以犧牲中國利益為代價,加入美國主導的供應鏈。如何構建最廣泛的國際統一戰線,孤立少數推動技術脫鉤、產業脫鉤、貿易脫鉤的極端分子,團結大多數,是中國必須要做好的一項重要工作。
日本貿易振興機構2023年11月份做的一項調查,發現日本海外投資企業今后1~2年擴大業務的地域分布:擴大業務占55%-75%,主要是近岸制造的版塊,如印度、巴西、南非、越南、墨西哥;擴大業務占44%-55%,主要是友岸制造的版塊,如德、韓、阿聯酋、法、荷、美、印尼、英國;業務擴大在43%以下的,主要包括泰國、新加坡、中國內地(占27%)、香港(占20%)、俄羅斯。
中國與美國、日本的中間品貿易份額在下降。如2018至2022年,美中間品貿易進口中國的比重從18.5%降至14.1%,2023年上半年降至11.4%。日本則從26.5%降至24%。同期,中國對德中間品出口比重從11.1%升到15.9%,對英從10.3%增加到15.1%。
這些數據說明,美日貿易脫鉤效應已經顯現,下一步是否會使歐盟、韓國從掛鉤轉向脫鉤,以及東南亞等相關地區被迫選邊站,是我們將面對的挑戰和問題。
2024年中國經濟和世界經濟。2024年,預計經濟貿易形勢會好于前兩年。IMF今年1月預測,今明兩年世界經濟增長率分別是3.1%和3.2%,2023年是3.1%。美國分別是2.1%和1.7%,低于2023年的2.5%,歐元區分別是0.9%和1.6%,高于2023年的0.5%。
WTO預測今年全球貨物貿易增速3.3%,高于前兩年的2.7%和0.8%。中國從去年11月份開始,貨物貿易增長形勢明顯好轉。但今年將面對美歐對“新三樣”等以產能過剩為由發起“雙反”貿易摩擦的挑戰。
2023年美國經濟增速2.5%。個人消費支出環比增長2.8%,凈出口和政府支出亦有明顯貢獻。然而,在2024年,由于政治周期年(全球有47個國家舉行大選)的影響,美國經濟可能會大幅下滑;共和黨議會要求2024年美國財政預算案實行緊縮,這對2024年美國經濟造成向下的壓力。
2024年的中國經濟會怎樣?IMF預測今年中國經濟4.6%,明年4.1%,低于2023年的5.2%。國際機構大多數都認為中國經濟會逐年走低。這本質上取決于中國宏觀政策能否加力?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多出臺穩預期、穩增長、穩就業的措施,經濟和非經濟政策將實施統籌協調和一致性評估,精準施策,綜合施策。
必須把堅持高質量發展作為新時代的硬道理。我們需要把思想統一到高質量發展是硬道理上來。如中國最近出臺的穩外資政策這么好,管理外資的同志們都知道,但外交、宣傳、監察、紀檢、國資等部門要參與進來,形成新時期穩外資作用的新共識。比如,簽證、航班、網絡、支付等問題,應當盡快加以解決。
新形勢下構建新發展格局。首先,我國外貿依存度下降是大國地位決定的。我國外貿依存度2006年為64%,2021年為34%,我預計未來10年后可能下降到24%。這意味著我國內需支撐的GDP增速將長期高于進出口貿易,可能處于高于美國、低于日本的水平。
要堅持高質量發展是新時代的硬道理,中國式現代化是最大的政治,就必須以擴大高水平對外開放、全面深化市場化改革為抓手,大力推動高增值貨物貿易、服務貿易、數字貿易、綠色貿易和雙向投資向前發展,率先擴大對西方發達國家開放,轉向對發達國家、發展中國家、轉型中國家三個方面開放戰略,與世界經濟掛鉤不脫鉤。就必須把少數極端分子與廣大希望深化合作的大多數分開,推動全方位國際合作。就必須維護和平的國際環境和穩定的國際秩序,為中國式現代化創造一個和平、發展、合作的有利發展環境。
發展新質生產力,“新”在新興產業、未來產業和傳統產業改造;“質”在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雙轉型?!吧a力”源于相對TFP增長,即中國TFP相對美國TFP的生產率增長率。為此,一是推動新型城鎮化重大工程和新市民化;二是擴大開放促進干中學動態升級;三是發展教育提升人力資本素質;四是推動研發活動帶來境內發明專利可持續增長;五是改革帶來制度變遷;六是規模優勢支撐雙循環戰略。
高質量發展是硬道理,一是科技創新,解決李約瑟之謎、錢學森之問、周期律之問;二是制度創新,解決對接國際高標準規則問題;三是產業創新,解決中國式現代化發展問題。其中包括風投、創投、私募、直投等為科技創新服務。
中國式現代化,必須統籌協調中國經濟與世界經濟之間的關系。引進來要非禁即入;走出去要根植中國;制度型開放要與國際接軌;動能轉換要數字賦能、綠色賦能;高質量發展要用市場解決不充分發展的矛盾,用政府解決不平衡發展的矛盾,兩手抓兩手硬;自立自強要解決有與沒有、好與不好、用與沒用三個基本問題,推動全方位國際合作。